乐文小说网 > 大秦:称帝 > 第88章 改革

第88章 改革


苏文仔细地翻阅着手中的书卷,然后开口问道:“嬴政,你怎么看待现在大秦的教育和用人情况呢?”

  嬴政听到了苏文的提问,稍微琢磨了一下才回答:“国师说的是识字教育和选拔官员的规矩吧?”

  苏文轻轻点头:“你这么理解也没错。”

  嬴政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秦朝以法治国,遵循“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就意味着民间不能私自办学,教育全靠官方。

  除了文职官员,民间几乎没人懂得文字。百姓要学习,只能向政府官员求教,官员同时担任教育和行政的职责。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舆论,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后来的焚书坑儒更是一把火烧掉了除了秦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经典文献,虽然在短期内抑制了各种思想,但也埋下了更大的危机。

  官员的选拔方式也很直接。秦朝初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六国,官吏主要来自战功显赫的将领和出谋划策的文臣,还有一种推荐制度。

  在秦国统一前,推荐制度就执行得很好

  。有才能的人经别人推荐,通过国君考察,一旦被认可,就能得到高官厚禄,甚至平民百姓也能一步登天,成为丞相。这也是韩信能直接成为大将军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征辟制度和纳赀制度。征辟制度就是聘请贤能,朝廷通过征召民间有名望、德行或有一技之长的人为顾问或委以重任。

  叔孙通就是通过秦始皇的征召成为博士的,不过这里的博士与后世的学位不同,更像是一个官职。

  纳赀则是交纳一定粮钱以获取官职,通常在国家需要大量资金时实施,类似卖官鬻爵。

  这种情况在秦朝并不罕见。

  中央对官员实行年度考核,通过上报政绩,朝廷掌握官员的表现,据此给予奖惩。每三年有一次大考核,根据结果决定升迁、罢免或留任,均由朝廷统一决策。

  然而,这些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容易导致任人唯亲。官员有权推荐,人之常情,他们往往优先考虑亲近之人,于是不少无能之辈占据高位,不仅无所建树,还可能引发麻烦。

  民间有才华的百姓,如韩信、张良,因身份地位限制,难以得到重用。

  畸形的教育制度更是阻碍了大秦的发展。

  在苏文看来,教育应该是开放的,而非束缚。

  虽然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百姓的思想,但同时也造就了无数无知的民众,他们容易被煽动,被人利用。秦末的起义,除了内部问题,与教育思想的缺失也有极大关联,同时遏制了人才的涌现。

  粮食、军备、经济问题已解决,教育和人才选拔就成了当务之急。

  苏文志在征战天下,所以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人,拥有系统,他对此胸有成竹。

  嬴政思考良久,得意地说:“我大秦以法治国,所以百姓只能向官员学,这样学到的知识也属于我大秦,不受六国文化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至于官员,主要还是靠推荐。”

  苏文无言地瞪了他一眼,大声反驳:“愚蠢至极!我觉得你们这制度烂透了。是,这确实能压制百姓的思想,但他们变得无知,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有人煽动,岂不是轻易就被拉拢了?六国余孽虽不足为惧,但百姓中难免有人受影响。后果怎样,你应该比我清楚。再者,不发展教育,人才从何而来?朝廷和地方官员哪个不是亲戚朋友,有陌生面孔吗?他们忠诚还好,若心怀不轨,岂不是直击大秦的根本?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听完苏文的话,嬴政内心波澜壮阔。他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觉得李斯的提议并无大碍。

  统一六国后,防止百姓异想天开,以吏为师的制度确实有效。

  然而,苏文的话让他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这种方式短期内或许有益,长期来看却埋下巨大隐患。

  若非苏文提醒,他可能永远意识不到这一点。这让他对苏文多了几分敬佩和敬畏。

  他觉得自己完全看不透眼前这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困难,他都能妥善解决。

  仙人果然不同凡响,远超他这个凡夫俗子。


  (https://www.lewenwuxs.com/4001/4001302/1111101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